首页  中心概况  通知公告  教师支持与服务  培训与研讨  资源平台 
首页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新闻报道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报道>正文
中国新诗百年论坛走进商洛学院
2016-03-31 10:35  

    3月30日下午,中国新诗百年论坛(商洛)暨商洛诗歌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十余位国内知名诗人、评论家及部分商洛作家与我校文传学院师生齐聚一堂,纵论中国新诗百年之路及新诗创作走向。副校长刘宝盈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新诗百年论坛”于2015年5月在无锡正式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梳理中国新诗走过的百年历程。本次商洛论坛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陕西省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我校和商洛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延河》杂志、《扬子江》诗刊、商洛广播电视台、商洛市群众艺术馆联合承办,是该系列活动的第十场。论坛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张清华、欧阳江河,北京大学博导、诗人、评论家臧棣,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何同彬博士,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阎安,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张晓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谭五昌,《扬子江诗刊》执行副主编胡弦等一批国内知名诗人、学者和评论家。

在当天上午论坛活动中,陕西省作协主席、我校兼职教授贾平凹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商於古道•诗歌之路”这一主题,对商洛近年来涌现出的部分新锐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入研讨,对陈仓、南书堂、惠玮、远洲、郑学良、陈年喜、左右、吕布布八位商洛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了面对面点评。

下午的论坛发言中,张清华系统梳理了百年来新诗诗人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百年当中诗人主体性的变化、空间维度的变化和诗人典范写作构建三个维度分析了百年新诗诗人身份的构建问题。

欧阳江河强调了诗歌对文明人身份构建、对民族精神和形态史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他以终南山为例,指出历代诗人对终南山的不同描写构建出不同的诗人,这是终南山的“镜像”作用。从文明的维度的角度,欧阳江河分析了诗人身份构建的多元化问题。

何同彬认为,新体诗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成就,但当下对身份的构建则是焦虑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的介入、消费的介入让诗人身份变得复杂,新的载体的出现也让写作大众化、语言碎片化,写作变成了一种供需关系,导致新体诗的变形。

张晓琴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中的四月与艾略特的《荒原》中的四月做了对比,对海子的焦虑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从海子的诗作体现出在现代消费下的写作使人变得焦虑,海子就是因为不能跨越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鸿沟而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与会的商洛诗人还与专家进行了交流,对自身创作身份转变的构建做了分析,指出走出商洛是身份的变迁也是生命的延续,在未来的创作中应该找准自己的身份,创作出好作品。

刘宝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新诗是中国新文化的先声号角,中国新诗人是文化革命的最自觉的实践者。陕西是中国诗歌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与西安隔山相望的商洛作为关中与东南相连接的要地,文化积淀同样悠久深厚,商於古道为弘扬诗歌文化,推动商洛诗歌传承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新诗百年论坛走进商洛学院,是提升商洛学院整体文化建设品质的盛事,是播撒学术资源、传递文化生命的善举。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商洛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